更多热门目的地

河南游记攻略

  • 重返故乡,还约请初中时的刘润泽老师并高仙洲、何国风等老同学相聚于仙洲位于沙北金沙湾的居所。 高仙洲,1.85米的个儿,一缕花白的胡须飘飘,俨然一副仙风道骨。同学期间并未看出其特别过人之处,文革后不久被提拔为漯
  • 此次归国,最大的心愿是回到漯河,走近大沙河,喝一口家乡水,听听乡音,叙叙乡情,找回儿时的感觉。我们夫妇俩是和几十年一直保持联系的李国继夫妇结伴,由郑州同乘一辆车,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回乡路的。 我与比我
  • 5月18日晚上,我们老两口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乡河南。我们的干儿于小四,和他的同事手捧鲜花早早迎候在出站口。于小四1974年出生在河南鄢陵农村,母亲是扎根农村献身小学教育几十年的特级教师。上世纪60年代由于生活所迫,
  • 故乡,犹如婴儿的胎记,永远伴随着人生,无法割舍,不能忘却。 对故乡的眷恋早已融化在血液里,随着年龄递增。渐入古稀之年的我,离开故乡50余年,无论漂泊在异乡,还是异国,故乡总在我梦里,我脑海里。 我出生在漯河万
  • 8月2日上午11点,来自魁北克蒙特利尔100多名河南籍老乡聚会在距蒙城南岸百余公里处的Avenue Bourgogne小镇,此处古堡1665年建成,加拿大英法战争时期的军事要塞,已有350年的历史,古堡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博物馆,陈列着350年
  • 五月三日由子女驾车远赴河南辉县沙窑乡,乘坐旅游专车沿南太行山麓行驶20多公里,游览了郭亮洞(即郭亮挂壁公路)及郭亮村,颇受感动,受益匪浅。 弄清了郭亮村的来历:东汉末年,连年灾荒,加之地主及官府残酷剥削与压迫
  •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、景色宜人、硕果累累、五谷飘香。 在风和日丽的季节驱车参观了远在250公里之外的陕州地坑院。只所以不辞辛苦劳顿去参观陕州地坑院,那是因为她经历过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;她是地平线下的古村落,民居世
  • 我刚参加工作时,在黑河岸边的平原堡砖瓦厂子弟学校当老师,一开始教初中语文。那时候,因为科班出身学中文的毕业生很少,领导又让我教高中语文,我明白这是所谓阵中无大将,廖化作先锋,就诚惶诚恐的接受了任务。其实
  • 抱犊村不大,只有七户人家,是山西唯一不通机动车的地方,这里的人们出行全凭自己的双脚,小村前后都是壁立千仞的大山,只有东西两个出口,一边是险峻的一线天,一边是直上直下的天梯,全村建于悬崖峭壁之上,到现在这
  • 记得看过一篇报道南太行的文章,里面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:一个曾经被看成穷山恶水的地方,突然奇妙地变得魅力四射;在我们的眼球里,这些粗莽雄壮的大山,这些质朴坚韧的河流,逐渐变得是如此绚丽多姿、神妙莫测。这就是
  • 巍巍太行山,绵延八百里。只有亲自走进太行山,才能体验太行山的奇、秀、险、幽;才能体验曹操那首著名《苦寒行》“北上太行山,艰哉何巍巍;羊肠坂诘屈,车轮为之摧。”的艰难;才能体验大峡谷的“惊涛忽涨清泉水,是否翻
  • 有人这样比喻五岳,泰山如坐,恒山如行,嵩山如卧,华山如立,衡山如飞。真的这个比喻很生动,也很贴切,站在太室山向西望去,嵩山就象一条盘旋而卧的苍龙,太室山是蜿蜒的身躯,少室山就是昂起的龙头。 新年第一天我们
  • 知道嵩山是因少林寺,知道少林寺是因为八十年代初那部风靡一时的电影《少林寺》 ,嵩山给我的印象是和武功联系在一起的。去嵩山有好多的机会,但都因为种种的原因还是失之交臂,“日出嵩山坳,晨钟惊飞鸟,林间小溪水潺
  • 天波府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府邸,位于北宋首都东京(今河南开封)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,故亦名“天波杨府”。因杨家世代忠良,忠心报国,宋太宗赵光义爱杨业清正刚直,不善巧言谄媚的性格,赐金五百万敕建一座“
  • 四月十八日,春光明媚,睛空万里,百人赴洛阳观牡丹之旅在厚德集团精心安排下顺利园满成功,感概之余,写一拙文,以备留念。 四个小时的乘车,对于老年人而言确有些疲惫。当随同数亿万计的游客进入牡丹园的那一瞬间,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