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热门目的地
色达
重庆
贵州
西藏
稻城
海螺沟
青城山
黄龙
四川游记攻略
游记攻略
四川
四川游记(02-11)第九天
就在昨天,聊天中我还和马师傅说,我很有“山缘”,两次去珠峰都看到了,难得一见的南迦巴瓦峰也看到了,可是,这次在海螺沟,据说之前好多天一直都是大晴天,就从我们上山那天开始,天气变了,到处一片雾蒙蒙,不用说
查看详情+
游记攻略
四川
四川游记(02-10)第八天
清早起来,将大件行李都放好在车上,大家三三两两的开始在甲居藏寨里漫步,车子将到山下去等我们,让我们能够充分领会这漂亮的山村。 我和小杨的目标很一致。 可能是由于拍照和接了一个很长的电话,我和其他人都分散开
查看详情+
游记攻略
四川
四川游记(02-09)第七天
昨天去的长坪沟,今天要看双桥沟。 这儿和长坪沟不同,全程都可以坐观光车游览,每个景点有站,另外也有木栈道可以步行。 天气是暖和起来了,冰瀑都碎掉在路上了,司机师傅只得下车去清理。后来我们还看到有进行“攀冰
查看详情+
游记攻略
四川
四川游记(02-08)第六天
四姑娘山--蜀山之后,一早我们就先到观景台,天气很好,万里无云,四位姑娘闭月羞花、沉鱼落雁的容貌尽显眼前。 四姑娘山这里一共有三条沟,分别为长坪沟、双桥沟和海子沟。顾名思义,海子沟里是有很多的海子,但是在冬
查看详情+
游记攻略
四川
秋游赏秋菊 登高看四川涪城
终于有时间来重温一下绵阳之行了。那是在十月中旬,因事到绵阳逗留了二天,17日到富乐山公园游玩,登高看涪城,还机缘凑巧地参观了富乐山菊展,实在是美不胜收。 绵阳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城市,距成都仅有90公里。它位于四
查看详情+
游记攻略
四川
秋风秋雨四川江安河 “绿道”骑游亲水行
近来,无论是电视还是报纸,成都最时髦的词语就是“绿道”:市内公园破墙透绿,建设开放式公园;温江举办家庭绿道自行车赛;郫县绿道开通体验;滨江路绿道开建;各区县制定绿道建设规划;成都市总体绿道建设规划出台,投资2
查看详情+
游记攻略
四川
深秋再访北川城 羌风新街照眼明
羌族,这个仅有30万人口的云朵上的美丽民族,聚居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的崇山峻岭之中。要不是汶川“512”地震,他们或许还不会像今天这样为人们所熟知。正是那场可怕的灾难,毁灭了他们的家园,把他们推上了历史的舞台
查看详情+
游记攻略
四川
重阳登高谒庞统 四川白马关上秋雾浓
鹿头山并不高也不险,也就是一个丘陵小山坡。宽阔的108国道从关下通过,丝毫也不觉得有什么险峻可言,两边是开发旅游和震后重建的崭新民房和景观建筑,路旁盛开的芙蓉花,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国道两
查看详情+
游记攻略
四川
走马观花四川西博会
金秋十月的蓉城,少见秋高气爽的美景,阴沉潮湿的雾霾倒是盆地的常客。尽管如此,地铁和西博会仍然在蓉城掀起了涌动的热潮。以“开发开放,共享共赢”为主题的第十一届西博会,10月22日开幕,24、25日对公众免费开放,坐
查看详情+
游记攻略
四川
初探四川柳江(四、五) ——杨村河美景、古镇戏水
古镇柳江,依山傍水,山清水秀,美景天成,最美的还是那条穿镇而过的小河。原以为既然叫柳江镇,老街畔的那条河当然就叫柳江啦。其实不是,那条河叫杨村河。据说,花溪河与杨村河汇集于柳江镇,但我只看到了杨村河,花
查看详情+
游记攻略
四川
10月2日 成陵+湿地公园+康巴什音乐喷泉
10月2日 早晨的飞机飞鄂尔多斯,我们一行6人,提前约了一辆7座专车。很方便啊。 准点起飞,准点降落,鄂尔多斯机场距离成陵很近,成陵后面是一片蒙古包,吃蒙餐的地方,所以我们先去蒙古包吃蒙餐,吃完之后,丁丁在蒙古包
查看详情+
游记攻略
四川
初探四川柳江(三)——古镇老街风貌
古镇柳江在网络地图上并没有多少信息。从仅有的柳江大桥和公路的信息来看,杨村河和柳江镇街道应该是南北走向。站在老街“万岁凉粉”店的位置往南,街道右侧是店铺和道路,左侧有一条
查看详情+
游记攻略
四川
川行漫记(九)——白龙洞
从彝家新寨下行二十几分钟,就到了白龙洞。 白龙洞,亦称白龙寺,明嘉靖年间由别传禅师创建,清初重建。前殿的大门两边的对联上写道:“金顶正当山门,暮暮朝朝餐秀色,白龙潜通海穴,年年岁岁赏清音。”从另一幅对联:
查看详情+
游记攻略
四川
川行漫记(八)——彝银与彝俗
离开万年寺,走十几分钟,大约9:50左右到达山下的“彝家新寨”,这是一家彝族银饰品专卖店。 2008年大地震后,部分住在山上的凉山彝族人被政府迁移安置到峨眉山。这家彝银专卖店也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办起来的。 导游把我们
查看详情+
游记攻略
四川
川行漫记(七)——峨眉山万年寺
对峨眉山的向往由来已久。 久闻峨眉山,物华天宝,钟灵毓秀,作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,其秀美的自然风光,自古就有“峨眉天下秀”之美誉。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是指安徽九华、浙江普陀、山西五台和四川峨眉。佛教把物质
查看详情+
查看更多